工业CT是工业用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的简称,成像方法是将工件进行断层扫描,并进行数字处理,给出真实反映工件内部结构的断层二维图像,测量足够多的断层二维图像之后,按照一定的图像重建算法经过图像处理,得到三维立体模型,该模型能够直观地反映工件是否存在缺陷及有损伤缺陷的准确位置和其内部结构的大小、分布和形状等。工业CT系统一般受试件材料种类、形状结构及表面状况等限制,可以获得与试件几何结构、材料组分及密度特性相对应的二维或三维图像,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兵器、汽车制造、石油、电子、机械、新能源、考古等领域。1999年以来,国内制定了多项工业CT检测国家标准、军用标准及行业标准。目前与工业CT检测相关的标准有40多项,包括国际标准(ISO)4项,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M)8项,国家标准(GB)20项,国家军用标准(GJB)3项,行业标准(HB、QJ、WJ等)12项。标准的类型有技术导则、检测方法、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等。我们整理一些标准供大家参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
2022-05-30
最近国际局势变幻,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尤其俄乌冲突让原油等资源价格暴涨,同时,为了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我们需要提高石油开采率,扩大石油的探明储量,尤其要发明新的办法,探明和开采低渗透率低孔隙度储层中的油气资源。如何将新技术应用于石油地质行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些年高精度工业CT技术日趋成熟,其专业应用也开始在石油地质行业拓展开来,使用工业CT技术对地质岩心的分析有很多优点,例如:1、穿透力好,成像快,精度高。高精度大功率工业CT可以穿透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以上的岩心,并且迅速构建立体三维图像,达到微米级别的精度,这种测试效果比其他模式好很多。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分辨率和扫描精度,扫描时间,通过高精度的工业CT和高性能工作站,不仅能将岩心迅速三维成像,而且可以保证很高的分辨率。在高新能计算机技术和强大的三维软件的的辅助之下,高精度工业CT扫描技术可以将储层岩石样品精确地还原出来,所形成的的图像具有超高的清晰度,立体3D效果也很明显。通
2022-03-09
工业CT技术是一项可视化测试技术,工业CT扫描成像的结果不仅能清晰、精确地再现被测物体的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定量地给出物质密度组成和内部细节的几何尺寸,在工业和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技术原理和设备的软硬件条件等限制,重建图像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伪影,图像均匀性变差,质量受到较大影响。伪影的种类很多,如环形伪影、边缘伪影、金属伪影、散射伪影等都是常见的伪影;其中,在低能射线工业中,射线连续谱导致的射束硬化使重建图像中产生的伪影,很多没有明显的不连续性,没有清晰的边界,使其识别较为困难,易造成检测人员的误判。工业CT扫描结果中射束硬化成因X射线工业CT能量是连续谱,高能量X射线穿透能力强,低能量X射线穿透能力差,低能量光子比高能量光子更易被材料吸收。穿透工件时,透射后X光子中低能量光子份额减小、高能量光子份额增大,射束平均能量增大,能谱峰值右移(能谱变硬),这种现象称为射束硬化。如果以射线能量值为横坐标,相对强度为纵坐标,透射后的射线谱相对于人射谱峰值右移。射束硬化会引起
2021-09-22
发动机是工业领域的掌上明珠。对发动机的设计,制造,检测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整体体现。发动机缸体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在长期的服役过程中,发动机缸体受到热、力及突然冲击等外力作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破损或裂纹等缺陷,从而导致失效。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发动机缸体进行检测,是发动机再制造的基础和前提。无损检测诊断技术是在不损伤被检测对象的条件下,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所引起的对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来探测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结构件等内部和表面缺陷的技术方法。无损检测技术已历经一个世纪,其重要性在全世界已得到公认。目前较为成熟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射线检测法、渗透探伤、涡流检测法、超声检测法、磁粉检测法等。渗透探伤是应用于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表面探伤方法,其成本低,易操作,但这种方法只能检测表面开口裂纹,且无法判断缺陷大小。涡流缺陷检测利用交变磁场作用下不同材料产生不同振幅和相位的涡流来检测零件的裂纹和破损,适应各种导电材料。但这种方法只适合于导电材料,而且
2021-08-16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产品的质量、性能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机械制造成形技术对一些单件小批量且形状复杂的零件存在工艺复杂、精度有限、开发周期长、材料浪费、制造成本增加等问题。因此,增材制造技术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增材制造技术又称3D打印技术,是一种基于构件的三维数字模型,通过使用激光束或电子束作为热源将金属母材熔化后逐层堆积成实体构件的先进制造技术。这种点-线-面-体的加工方式使其在制造复杂形状构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相比,增材制造技术在一体化成形零件的基础上,减少了模具设计与开发、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因此增材制造制备的零件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军工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增材制造技术有众多优点,但其成形零件的性能仍然存在不足,难以避免成形零件存在微观裂纹、粉末未完全熔化、冶金结合不良、孔洞形成等缺陷。这也阻碍了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因此为推广和扩大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减少和消除这些缺陷的方法和工艺对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
2021-06-02
CT技术自诞生以来,首先被用于医疗诊断与材料检测,随着CT技术进步及测量精度提高,其应用范围扩展到工业产品测量领域并逐渐崭露头角。对于传统接触式或光学非接触式三坐标测量设备,物体内部结构尺寸的无损测量是生产实践中的难题之一,工业CT技术为解决这类难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在工业测量领域工业CT技术可以无损地对产品的内外结构尺寸进行整体测量:一次工业CT扫描可同时完成产品尺寸测量与材料缺陷评定过程;工业CT测量过程不受工件的表面状况(粗糙度、颜色、曲率)影响;工业CT测量获得的高密度点云可以用于被扫工件体模型内外尺寸的整体评估;工业CT技术可以在装配的状况下对物体进行测量,可以用来进行装配件失效分析,跟踪工业产品制造环节的质量控制及公差评定等。一、工业工业CT成像原理工业工业CT成像过程包括:射线源产生X射线并穿透被检样品,样品对射线吸收或散射而发生衰减,其衰减量由透照样品厚度及组分决定;射线衰减后入射到探测器形成二维灰度投影图像;探测器采集到不同角度的二维投影图像;对投影
2021-04-26
工业CT缺陷检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那么什么是工业CT技术呢?工业CT缺陷检测被誉为当今最佳无损检测和无损评估技术,能在对检测物体无损伤的情况下,采用密度差异,即把不同密度的被检测物体对穿透射线(X射线)的衰减系数换算成物质的CT值,然后以二维灰度图像的形式将物体内部的结构、组成、密度变化等清晰、准确、直观地显示出来,解决了一些关键性的无损检测技术难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工业CT三维重建技术的成熟,工业CT不仅可以获得与胶片相媲美的断层图像数据,而且配合三维软件后可以对产品内部结构进行全面、详细地分析。基于工业CT的以上优点,我们选某案例进行分析,以下我们用工业CT对样品的绝热层进行检测分析,并对一些小型样品的绝热层缺陷区域进行了三维重建以及全面展示。工业CT图像充分再现了材料的组分及密度特性,适合于样品绝热层中多种类型缺陷的检测,如裂纹、分层、气泡、疏松、厚度不符等缺陷。有效的缺陷检测,不仅提高了样品绝热层的使用可靠性,而且为样品绝热层结构设计提供了更多
2021-04-07
本世纪初,科学界和公众评选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明,里面许多发明都已经深深影响了公众生活,例如电视机,晶体管,因特网等等,但是有一个伟大发明很多公众不是很了解,就是——CT扫描技术。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发现X线的透过率有所不同,并得到了一些计算公式;1967年,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菲尔德制作了一台能加强X射线放射源的简单的扫描装置,即后来的CT,用于对人的头部进行实验性扫描测量。1971年9月,亨斯菲尔德又与一位神经放射学家合作,用它检查了第一个病人,试验非常成功,到了1972年4月,亨斯菲尔德在英国放射学年会上首次公布了这一结果,正式宣告了CT的诞生。一开始,CT技术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但是很快,工程师们意识到,CT技术在工业检测领域也是大有可为。于是,美国率先将其引入到航天及其它工业部门,另一些发达国家相继跟上,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形成了CT技术又一个分支——工业CT,其重要作用被评价为无损检测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随着几十年来的发展,工业CT的应用几乎遍及所
2021-03-11
国内针对塑料、金属、陶瓷等复杂产品的缺陷检测方法不在少数,当前常见的无损检测手段分别是有涡流检测、荧光检测、射线检测和超声检测,这几种方法能够非常有效的发现存在于产品表面的缺陷,但对于一些厚度厚、结构复杂的产品而言,其隐藏在深处的“隐疾”依靠这三种检测手段就很难发现了。工业CT检测技术脱胎于以上四种技术中的射线技术,但和普通的射线检测相比,工业CT的复杂程度更高,同时可靠性更好。一、工业CT检测的优势工业CT技术采用断层扫描成像,借助三维对复杂产品的具体结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从而更好地展现复杂产品深层的结构及形态特点,并且能够给予非常清晰的位置情况,通过多角度地呈现出产品内部形状及其与相邻结构的关系,这就能够更加容易呈现出缺陷的范围、程度,在检测复杂产品隐藏问题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CT技术进行检测,检测密度分辨率能达到惊人的0.3%。工业CT的扫描数据通过计算机设备生成图像,并以二进制方式进行存储,检测人员就可以十分方便地将检测图像进行传输、分析和处理,从而能够有效
2021-03-04